掃叭小石柱 學者懷疑非本尊
自由時報 – 2013年7月26日 上午8:46
〔自由時報記者花孟璟/花蓮報導〕國家三級古蹟「掃叭石柱」為新石器時代「巨石文化」遺址,但花蓮縣文化局聘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郭素秋調查,卻發現其中較小的石柱上,有疑似金屬器時代留下的V字型鑿痕,加上和一九二九年的紀錄比對,懷疑「可能已非原來同一根石柱」!
中研院郭素秋 比對日人紀錄
花蓮縣文化局、中研院研究員郭素秋,最近到部落召開說明會,將遺址調查的研究報告,分享給部落了解,包括迦納納頭目黃正得、部落發展協會理事長陳玉英、地方村長等都與會。
郭素秋說,掃叭遺址上兩根巨石柱,其中北邊高約六公尺的「大石柱」,與一九二九年五月,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針對掃叭石柱的精細手繪圖、文字紀錄,差距很小,可確定是相同的。
石柱V型鑿痕 呈現晚近技術
但位於大石柱南邊的小石柱,郭素秋發現諸多疑點。她說,小石柱地面上高度三.九公尺,依鹿野忠雄的紀錄,他當時到掃叭調查時,小石柱倒臥地面,石柱上方有長方形挖掘凹槽,但小石柱現況卻看不出有凹槽;此外,小石柱側邊還有多道長約二十公分的V字型鑿痕,未見於鹿野的紀錄當中。
Source: 掃叭小石柱 學者懷疑非本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