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哺乳5大迷思?擔心奶水不足居多
作者: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 | – 2013年6月29日 下午6:22
餵母乳好處多多,但「哺乳5大迷思」容易誤導母親,逐漸減少哺餵次數、甚至完全斷奶,儼然是今日的「母乳殺手」。台灣母乳協會指出,多年來台灣已成為「超低生育率」國家,去年「龍年」生育率回升,為10年來最高,但仍屬偏低;政府若要提高生育率,一定要推廣正確觀念,破除「哺乳迷思」,才是當務之急。
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指出,協會成立10年,催生了台灣第1座母乳庫,促使政府完成「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,保障母奶媽媽的哺乳權」,可說推廣母乳有成。今年國際母乳週定調為「close to mother」,除呼籲政府繼續鼓勵生育外,同時希望能打造母嬰親善、育兒友善的環境,積極破除哺乳迷思。
破除哺乳5大迷思:
迷思1:擔心無法製造足夠的奶水哺乳?
正解:不正確。大部分婦女製造的奶水比寶寶所需要的多。事實上,生產過量的奶水是常見的。寶寶體重增加緩慢或體重減輕,並不是因為媽媽無法生製造足夠的奶水,而是寶寶沒有吸到乳房中的奶水。
迷思2:母乳6個月後就沒營養?
正解:添加副食品並不表示母乳已經沒有營養了,而是寶寶必須獲得更多熱量及營養素,並學習成人飲食、訓練咀嚼及吞嚥能力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母乳應餵食到寶寶2歲以上,雖然1歲以上的寶寶,就要以成人飲食為主,但搭配母乳可讓營養更完整。
迷思3:餵母乳寶寶不容易獨立且較黏人?
Source: 哺乳5大迷思?擔心奶水不足居多